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實現人生價值
——從心理視角談廉潔自律
大家好,按照學院要求,我們今天上一堂廉潔微黨課。
我的專業是心理學,那我今天就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視角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廉潔自律的看法,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點思考和啟發。
一、腐敗的心理分析
想必大家都看過《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侯勇扮演的趙德漢,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受賄兩個億,真相大白時癱軟在地,哭著說“自己一分錢都沒有花”,并且一直住在破舊的筒子樓里。想必這個人物會給觀眾帶來極大的震撼,讓我們對人性產生更深一層的思考。
趙德漢稱: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幾輩子的農民啊,窮怕了,看鈔票就像看小麥一樣,看著心理踏實,單看著精神就滿足??淳昧?,鈔票上會泛起一層金光燦燦的麥浪……。
從小生活資源的匱乏導致長大后對儲藏有了極大的癖好,就像當初儲藏糧食一樣。一分錢沒花,舍不得花,又怕暴露,也就是常來看看。這種早期物質匱乏的經歷造成了他某方面的“心理發展停滯”(固著),表現為趙德漢成年后的畸形貪腐。由此可見,在這畸形貪腐的背后其實也暴露出個體在心理成長和生命認知上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人活著的意義何在、人生的終極命題到底是什么?
二、人生的終極命題是什么?
這個話題看著有些大,但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個人生話題。只有我們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我們才能真正活明白,也才能活通透。
想必大家都知道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的金字塔圖示),馬斯洛是美國人本主義學派的心理學家,他提出了人的需要層次理論,即,按照人的需要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屬于物質層次的需要,也是由于匱乏引起的一種需要;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屬于精神層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個體最高層次的需要。一個健康個體的心理發展規律總是遵循著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工作、創業之初,都想多掙錢,為的是什么?是為了解決我們吃飽穿暖、住房養家等這些基本的需要。當這些基本問題解決后,我們會有意識地多結交朋友、擴大我們的人際圈子,這其實是為了在這個社會上找到歸屬感。就像我們的學生來到學校后他想加入一個社團組織一樣,也是為了尋求歸屬感。歸屬感能給個體帶來安全感,這是我們人類的正常心理需求。同時我們還想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他人的尊重,這就是尊重的需要,是比較高層次的一種精神追求了。
俗話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里的欲望其實并不單單是物質層次的欲望,更多的還是心理層次和精神層次的欲望。就像世界上的那些首富一樣,當他們的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金錢、地位、榮譽已經不能帶給他們價值感和成就感了,金錢對于他們來講就是一串數字而已……。我們會有一個發現:幾乎所有的首富到這時都在做同樣的一件事情:做慈善。如果從世俗的角度看我們會覺得他們很崇高很了不起,但如果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首富做慈善是他們的宿命。最初,金錢、榮譽、地位的增加的確能夠不斷帶給人自我價值感和自我確認感,當金錢的增加對于這些富豪而言只是一些數字的時候,他們會尋求新的刺激來實現自我的確認:“那就是做慈善,通過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從而讓自己快樂”。關于這一點,大家感興趣可以看一本書叫《心若菩提》,這本書是福耀玻璃的總裁曹德旺先生寫的,我個人認為他是一位真正懂慈善的慈善家,這里不過多贅述。
在世俗意義上,這些做慈善的富豪的確非常偉大,非常高尚,我們無需矯情,他們在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財富讓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弱者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實實在在地幫助到了他們,這個世界也因此而更加和諧美好,我們必須向這些人致敬!
若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些富豪這樣做實際更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價值的自我實現。我們今天跳過世俗對他們的贊美,而單從心理學的視角來分析,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了解我們活著的意義,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活得更通透、更明白,而不是像故事中的趙德漢、張德漢、王德漢那樣在自我實現的路途中迷失在單純追求物質的滿足里,從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赡芪覀円惠呑佣汲刹涣烁缓?,但我們跟富豪的心理規律是一致的,即人生的終極命題是自己對自己價值的不斷確認——實現自我的價值。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這里的欲望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而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
將這個問題剖析清楚了,我們就找到了我們的初心: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三、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很多,可以是辛苦勞動、認真搞科研、潛心教書育人、靠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弱者……,這些都是合理合法的,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感知到自我的價值,從而讓我們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和確認感。
當然那些靠非法手段去獲得金錢、權利、地位也可以讓我們有獲得感,可是、但是、但可是、可但是,這種獲得感是短暫的、是虛幻的、更是破壞性的,從長遠來看是弊大于利的,這種獲得感會讓我們良心不安,會讓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存在一種“張力”。這種張力一直存在,但不易被我們覺察,這種張力也是我們俗稱的沖突。這種內心沖突讓我們寢食難安,畢竟我們每個人都不傻,我們騙別人容易,唯獨我們騙不了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桿秤。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些貪腐分子會選擇自首或者自殺,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得到自我的救贖。
《大學》教導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想做大事、成大事,最根本的還是要心意純正,否則官越大、權利越大,對自我的傷害就越大,這道理與武俠小說里常提的“知見障”同理。當我們物質財富越來越多、誘惑越來越多、權利越來越大的時候,越需要我們有相應的精神財富來與物質財富相抗衡,否則我們就會迷失,“厚德載物”亦同此理。
從目前來看,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小康之家,都有較好的社會地位,甚至有的是領導干部?,F在的生活是靠我們的辛苦勞動掙來的,所以我們內心平和而堅定,這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機會成本,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反省,時刻牢記初心使命,在人生的征程中留下自己堅定而踏實的步伐。而這,才是我們最美的自我實現。
謝謝大家!
2021年9月10日
作者信息:崔春華,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郵政系黨總支副書記
亚洲超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我和子的性关系免费视频
色播影院私人影院免费
国语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麻豆